APP下载
反馈
6.2 受中国自然哲学影响的美国诗人---勃莱和斯蒂文斯诗歌中的死亡肢解意象
收藏
下载
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看
已观看至0分0秒
打开网易公开课APP-我的-右上角扫一扫,在手机上观看,还可以缓存视频,加入学习计划
还没有公开课客户端?立即下载
0播放
选集(0)
自动播放
登录后可发评论

评论沙发是我的~

热门评论(0)
    全部评论(0)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世界文学
      • 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 集数:64
      • 课程简介:流放,无论是地理还是心理意义上的,都是20世纪全球化过程中创作灵感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本课程研究的流放符号学采用心理象征意义上的流放,既研究侨居国外的流散作家,也研究由于历史变迁在自己土地上经历某种流放感的作家,还研究了流放符号与其他艺术文学类别的关系,如流放符号学与摄影符号的关系,与诗歌形式的关系,与悲剧主人公的关系,与女性写作的关系,以及与时间概念和空间维度的关系。 本课程集中体现了比较文学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重要的英美、德法、拉美和中国作家,特别是当代作家,做了较为深刻、富有创新意义的比较研究,并横跨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科学多种领域,它采纳了一系列尚未发现或极少涉足的比较研究角度,如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歌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拜伦的《唐璜》的后现代主义解读,西尔维亚•普拉斯与象征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W.S. 默温的《天狼星的阴影》和道禅哲学,中国自然哲学影响的中美现代诗人的解构主义阅读,托尼•莫里森的《爱娃》与西方悲剧传统,王安忆和彼得•汉克特的作品与巴特摄影符号学,女性写作中的流放符号:杜拉斯、鲍勃和莫里森,四维空间:埃斯舍的绘画与博尔赫斯和普鲁斯特,霍夫曼小说中的反讽、分裂与怪诞与施莱格尔浪漫主义诗学的背离,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意象构成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比较研究。 主讲教师曾虹:西南交通大学比较文学特聘教授。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分别获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双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大学任终身教授13年;在美国出版五本专著,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尤其是比较诗歌研究和叙事学、符号学研究。2018年获国家社科基金,“比较文学视野下21世纪普利策诗歌奖获奖作品研究。”课程目标 让学生了解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分析阅读世界文学作品,探索民族文学之间的平行影响和渊源流传关系。适合人群 有一定基础的文学爱好者 高年级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相关推荐
      06:52
      3.3.1 欧拉角(上)
      1773播放
      11:22
      【数学分析(3)】欧拉积分(下)
      1203播放
      11:53
      第十九章7 欧拉积分(上)
      1258播放
      05:30
      爱情死了,硅胶活了
      1449播放
      02:32
      真实故事改编,令人向往的爱情故事1
      2999播放
      23:15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合集(...
      2000播放
      26:41
      幸福:“上班赚多少钱才快乐?”(哈...
      2727播放
      15:08
      怎样的爱情才值得珍视(中)
      2606播放
      15:30
      【初等整数论】欧拉φ函数(中)
      641播放
      07:35
      3.8 欧拉型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
      1011播放
      05:52
      “π”=圆周率的由来:欧拉差点把“...
      4.1万播放
      13:07
      凯瑟琳的爱情故事(下)
      1440播放
      03:11
      经典老电影,那时的天空很蓝,那时的...
      1550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