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介绍:一、受众定位与教学目标《电子技术基础》是各高校中电气类、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自动化类、测控与仪表类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讲授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电路、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现代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参与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之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教学设计的定位是:满足教育部教指委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基本要求》,有一定创新性和适度的高阶性与挑战度,而又考虑简明易学,以帮助初学者比较轻松地掌握基本内容,因此特别适合各类相关专业的自学者,也适合用以翻转式或混合式教学。 二、教学团队与课程建设 团队共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博士6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成员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成员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科技副总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选1人,江苏省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主要负责人1人,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2人。本课程于2004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获评首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已建成主教材、教学指导书、课件和MOOC资源优化融合的教学教辅体系。在20多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团队根据教改成果主编出版的主教材及配套教学指导书,分别获评“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江苏省十三五高校重点教材。 三、课程特色 (1)课程体系的设计遵循学习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体现导学、助学和促学。 首先通过公告和课程简述视频进行课程导学;然后在各章入口处设置知识树、教学要求和概述,以对该章知识脉络及要求有全局的认识;在知识点视频后有PPT文档、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和虚拟实验,通过自测、互动和边学边练,提高学习效率;各教学单元结束时有复习视频、作业、单元测验和小课题案例,通过高阶性的知识梳理与应用,有一定创新性、趣味性和挑战度的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课程结束时有总复习和期末考试,从系统构成及综合应用的角度,提升对课程内容理解掌握的高度和程度,并帮助复习应考。(2)教学内容的取舍遵循科学性,体现合理性和先进性。依据国家教指委颁布的课程基本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与要求,并适当介绍先进性知识。按照全覆盖知识点录制微视频,本课程微视频特点是:短小精炼以便于移动学习,每个微视频的知识点都是完整的,相邻微视频都是承上启下和自然转承的,通过微视频名称可看出知识点内容。所以本课程资源的应用可以很灵活方便,选择全程跟学就是一门完整的课,找知识点选学也很方便。(3)教学方法先进灵活。根据不同知识点展开的需要,教学中灵活应用了探究式、案例式、引导式和对比式等教学方法。依据学习效率理论,教学环节做到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时复习,适时巩固。(4)课程资源与教材和教学指导书有机分工,构成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优化融合的教学教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