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药性等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科与学校同龄,以国医大师颜正华在宁工作期间参与编纂的《中药学概论》为标志,奠定了本学科教学、科研的学术基础,也奠定了我校临床中药学的全国学术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中医中药学教学团队薪火相传,继承创新,围绕临床用药规律的热点与前沿,综合开展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本学科“基础与临床、经典与现代、中医与中药”桥梁作用。1995年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所在一级学科中药学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药学》MOOC以视频形式为主,围绕课程核心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涵盖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近130个视频片段,紧密联系临床实践,开展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在线教学。本课程于2017年获得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课程资源库扩充,包括补充药材动态影像及图谱(原植物、饮片),添加知识增值链接(中药二维码、微信公众号:南中医药语)等,同时,进一步加强课程在线学习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2019年线上线下混合式《中药学》入选江苏省高校首批20门金课推进计划之一(江苏省金课工作坊),2020年获两项首批国家一流课程(线上+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21年《中药学》课程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江苏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唐德才教授主编《中药学》(第3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奖。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MOOC课程呈现特色如下:(一)立足于“学-思-用”贯通的综合素质养成,完善优化课程结构 着眼于《中药学》课程对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围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思-用”贯通精神,以课程建设平台为立基,整合线上线下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力求营造“基础入门-拓展思维-实战训练”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1.基础入门:紧扣教学大纲,按教材章、节编排教学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课堂向学生传输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 2.拓展思维: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资源库建设,为学生提供中药学相关知识增值链接,突破纸质教材的局限,拓宽学生知识面。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讨论功能,推动同步或异步的知识讨论,培养学生思辨和探疑的学习能力。 3.实战训练: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案例、项目调研等实践教学内容,并结合在校学生的线下实操,提高学生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二)立足于泛在化学习新环境建设,构建“基于四课堂联动七位一体”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教室内与教室外、校园内与校园外等资源,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在线网络研习-课外活动与竞赛-校外实践体验”四课堂有机联动,构建“传统课堂-网络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践创新训练平台-教学临床科研基地-中药性效实验室-中药材标本室和药植园”七位一体的立体、多维教学模式。(三)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造“四性合一”的教学内容 1.实用性:与执业医师、执业药师等行业准入标准紧密衔接,紧扣考试大纲,精选教学内容。立足中医思维,注重岗位能力及临床服务能力的培养,以临床病案、相近药物鉴别、误用实例等内容强化对药性的掌握和运用,将中医辨证用药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 2.生动性:开篇以神话传说、医案举例、名人轶事,引入主题。不但有主讲教师的精彩授课,内容丰富的PPT形式,还有彰显学科特色的精美图片,更有原植物生长状态下的多维动态影像资料,精心制作中药二维码,辅以“南中医药语”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扫码识药,配合药苑识药、标本进课堂,虚实结合,立体呈现。 3.情感性:注重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注重中医药历史文化传输。结合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世界范围中医药推广现实,借用经典医案、研究热点及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等名家事迹,培养中医药人的人文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课程认同感,充分体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理念。 4.复合性:注重复合知识、能力培养,中药学MOOC以中药药性理论及运用规律为主,前联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课程,后通方剂学、中医内科学,旁及药用植物资源学,药材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医文化学等课程,强调中医与中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力图体现中医药学科“整体观”特色的课程整合。(四)立足于学习能力培养,营造研究型学习氛围 注重学习方法传授,增设“课程学习方略”章节,并借助超星公司庞大的学习资源优势(双平台上线),引导学习自主性学习。以交互式教学模式为主,实现及时全方位评价,线上线下有机互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认知效率,为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必要条件。网上答疑注意综合、创新、启发。定期发布具有挑战度的思考问题 ,及时适时公布答案思路,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探讨式学习。(五)立足于评价质量保障,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学习者采用多元综合评价考核方法,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评价。 1.学习过程中即时评价。以问题为导向,以典故传说、名医医案、热点话题及青蒿素研究等名家事迹为切入点,催动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以线上线下互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认知情况,实现学习效果自主,生生、师生即时反馈等的全方位评价。 2.单元结束后阶段性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根据单元特色,以临床病案、相近药物鉴别、误用实例等内容,发布单元作业及课后讨论,强化中药药性的应用,培养学习者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及临床用药能力,采用生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实现作业、实验报告、讨论、提问、实践等的全过程评价。 3.课程结束后终结性评价。课程全部结束后,非校内学生按时完成线上考试,检测学生课程整体学习情况,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实现对学习态度、主动性、积极性等纳入指标的全要素评价。校内学生则统一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以期末卷面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依据。中药学MOOC在线开放课程,凭借其严谨丰富的学科内容,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配合APP推送,打破时空,让大家随时随地学习,它的上线和运行,为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将有力推动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更有望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同类课程标杆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