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姜鹏教授:《资治通鉴》导读
本课程共7集 翻译完 欢迎学习
课程介绍:姜鹏,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宋代政治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本课程是《资治通鉴》的另一种读法:思想史的读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以《资治通鉴》为媒介,来追寻唐宋之际思想观念变化的足迹。《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其实可以和将《通鉴》作为通史教材的读法相呼应,《通鉴》记载了东周晚期至五代的历史,自然可以作为研究这段历史的史料库。这是《资治通鉴》作为史料的显性层面。另外还有一个隐性层面。《通鉴》作者是如何通过剪裁、编辑史料来体现自身的意志,这些意志又是如何与时代思潮相呼应的?这些内容虽不落文字,但我们可以通过检阅、对读、印证各种相关文献,来达到分析目的。将《资治通鉴》作为探索唐宋思想转变的媒介,挖掘它的隐性史料价值,是我们这门导读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课程列表
【第1集】模块一 1.1.1 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1.1.1序言 译
【第2集】模块一 2.2 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主张的区别(2)(上) 译
【第3集】模块一 2.2 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主张的区别(2)(下) 译
【第4集】模块一 2.3 司马光经济主张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2)(上) 译
【第5集】模块一 2.3 司马光经济主张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2)(下) 译
【第6集】模块一 1.1.2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 译
【第7集】模块一 1.2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1.2.1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的区别(上) 译
【第8集】模块一 1.2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1.2.1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的区别(下) 译
【第9集】模块一 1.2.2 《资治通鉴》的名称变化(上) 译
【第10集】模块一 1.2.2 《资治通鉴》的名称变化(下) 译
【第11集】模块一 1.2.3 “稽古以鉴今”的真实逻辑 译
【第12集】模块一 1.3 司马光的史学志向 译
【第13集】模块一 1.4 《资治通鉴》成为官修项目(上) 译
【第14集】模块一 1.4 《资治通鉴》成为官修项目(下) 译
【第15集】模块一 2.1 经筵中的争论(1)(上) 译
【第16集】模块一 2.1 经筵中的争论(1)(下) 译
【第17集】模块一 2.2 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主张的区别(1)(上) 译
【第18集】模块一 2.2 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主张的区别(1)(下) 译
【第19集】模块一 2.3 司马光经济主张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1)(上) 译
【第20集】模块一 2.3 司马光经济主张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1)(下) 译
【第21集】模块一 2.4 王安石变法对《资治通鉴》编修的冲击(1) 译
【第22集】模块二 3.1 对《资治通鉴》采用笔记小说的批评(上) 译
【第23集】模块二 3.1 对《资治通鉴》采用笔记小说的批评(下) 译
【第24集】模块二 3.2《资治通鉴》的取舍原则 译
【第25集】模块二 3.3《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上) 译
【第26集】模块二 3.3《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中) 译
【第27集】模块二 3.3《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下) 译
【第28集】模块三 4.1.1 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上)(上) 译
【第29集】模块三 4.1.1 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上)(下) 译
【第30集】模块三 4.1.2 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下)(上) 译
【第31集】模块三 4.1.2 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下)(下) 译
【第32集】模块三 4.2.1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上)(上) 译
【第33集】模块三 4.2.1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上)(下) 译
【第34集】模块三 4.2.2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中)(上) 译
【第35集】模块三 4.2.2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中)(下) 译
【第36集】模块三 4.2.3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下)(上) 译
【第37集】模块三 4.2.3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下)(下) 译
【第38集】模块二 2.4 王安石变法对《资治通鉴》编修的冲击 译
查看全部课程
相关推荐